校園管理不必動不動就拿“不文明”說事
發(fā)布時間: 2018-03-21 15:02:24 |來源:武漢晚報 | |責任編輯: 孟君君
在學校里牽手被學校通報批評?日前,山東濱州市濱州職業(yè)學院有學生反映,學校為糾正此類行為還成立了糾察隊。該校工作人員回應稱,被查的學生情侶不僅僅是牽手,還在公共場合摟抱,學校禁止在公共場所發(fā)生此類不文明交往行為,當事學生的行為將被記入院區(qū)考核。
普通人的日常行為中,應該有一定的“場合意識”,也就是“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”。情侶間在公共場合過于親昵的舉動,雖然對他人談不上有實質(zhì)性的侵害,但確實會讓人感到不適。有些行為雖然實屬正常,但也自帶一定的私密性,而且不僅僅限于情侶之間。
不過,這樣的標準,應該是個人觀感和社會風氣綜合作用下形成的。“不文明”和“不合時宜”之間,也有很大的區(qū)別。若要形成成文的制度甚至加以處罰,不僅會因標準的難以確定而缺乏可操作性,而且也有師出無名之嫌。
按照校方的說法,在校園內(nèi)牽手可以接受,但摟抱會被定義為“不文明交往”,很顯然是難以服眾的,否則這則新聞也不至于引發(fā)如此大的爭議?!拔拿鳌迸c否,如果沒有業(yè)已被普遍接受的標準,比如隨地吐痰或者亂扔垃圾,也不能由校方一方說了算。
更值得反思的是,在這種問題上的“嚴防死守”,折射出的是校方在日常管理中揮之不去的“家長式”傾向。對于業(yè)已成年的學生來說,日常的呼吁和提醒是一回事,而強制甚至處罰既沒有必要,也談不上太多的效果和好處。
在校園之外,即使是情侶夫妻,在公共場合多數(shù)都有不過分親昵的自覺。這樣的自覺顯然不是靠法律或制度實現(xiàn)的,而是在社會整體氛圍的影響下自然形成的。對于學校來說,讓制度的歸制度、倡導的歸倡導、自覺的歸自覺,才是智慧的管理方式。(楊京)
相關新聞
新聞熱圖 >>更多